“四心”托起青春之梦 ——看我市如何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11-21 15:26  

开学初,吴都中学班主任曹老师注意到,小安(化名)连续多日在“心情晴雨表”上勾选了“小雨”。谈心后得知,孩子因父母忙于生计、照顾幼子,长期住在奶奶家,感觉被“遗弃”了。当天下午,学校心理咨询师及时介入疏导,社工组织也向家长进行了和谐家庭关系构建指导。经过一段时间沟通和疏导,小安和父母的关系渐渐缓和,她的心情终于从“小雨”“多云”,慢慢变成了“晴朗”。

这是我市构建“四心融合”育人体系、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摆在突出位置,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以“安心、知心、强心、暖心”为核心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为学生健康成长筑起一道温暖而坚实的堤坝。


强化协同育人

“安心”防线固根基

近日,凤凰街道南塔小学举办了一场题为“家长情绪好孩子更听话”的知识讲座,专家通过案例演示如何将亲子冲突转化为情感契机,引导家长学会与情绪共处,以平和心态与孩子沟通。


针对家庭教育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围绕“有厌学心理,如何疏导”“孩子有情绪,家长怎么办”等10个专题,我市精心打造覆盖城乡的“智慧父母”课堂,50余万人次参加学习,推动家长对子女心理健康、思想品德等核心素养的关注度攀升至85%以上,家校共育的合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我市各中小学全面落实“一生一导师”制度,并引入专业心理机构、社会服务机构,组建了一支支由“专兼职心理教师+驻校社工+第三方专业机构”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对学生及家长开展针对性服务,系统构建起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协同联动的心理健康立体防护网。

华容区创新建立心理疗愈基地,开展心理研学与亲情重建服务,为特殊需要的学生及家庭提供专业支撑。凤凰街道寿昌社区开办的爱心托管班,解决了放假后的“管理真空”,让孩子们有了去处,也有了乐趣。

据悉,目前,我市已在72个城乡社区设立了“流动心理课堂”,组织教师、志愿者定期送教,构建起学校、家庭、社区无缝衔接的守护网,形成了全社会关心、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做好预警服务

“知心”品牌护成长

吴都中学每学期初都会进行心理健康筛查,通过专业的心理量表和观察评估,为每位学生建立“心理成长档案”,并对排查存在心理问题或有行为偏差问题的重点关注学生开展跟踪辅导。

“筛查不是贴标签,而是为了更好理解与帮助。”心理教师张敏展示着“重点关注”“跟踪关注”“一般关注”“心理成长档案”系统。筛查中,她发现一个班级的焦虑指数普遍偏高,经过调查发现源于过度竞争。通过调整管理方式、增加合作游戏,班级焦虑指数明显下降。

着眼于早发现、早干预,我市已实现中小学心理筛查和三级预警全覆盖。依托市精神卫生中心等专业机构,完成线上心理咨询干预2.1万余例次、线下干预1300余例次。

激发内生动力

“强心”工程增韧性

10月25日至11月4日,在“奔跑吧·少年”鄂州市第三届“体教融合杯”中小学传统项目运动会上,足球、篮球、田径和学生体质健康达标赛四大类项目,吸引156支代表队、2238名学生参赛,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

丰富的社团活动、精彩的体美赛事、行走的思政课……我市坚持“大思政”“大心理”思维,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深度融合,通过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构建特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赋能学生自主成长。

“挖掘学生的潜质点、兴趣点,发现其闪光点、特长点,展示其精彩点、美好点。”市实验小学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各学科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全面推进“六点教育”,给学生“出彩”的机会,让孩子们在被看见、被理解、被关爱、被支持中获得蓬勃的成长力量。


“勇闯雷阵”“优点轰炸墙”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峒山教育基地、花湖国际机场等研学实践将课堂引向更广阔的天地……依托“五育并举”大课堂,各校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从侧重个别学生的诊断干预,转向全体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育。

“在绘制黑板报过程中,我找到了表达自己的方式,也明白了价值不只有分数。”小佳(化名)成绩不理想,非常自卑,班主任鼓励她负责班级黑板报设计,让她在同学的赞叹中找回了自信。

夯实保障根基

“暖心”赋能可持续

咨询室、沙盘室、辅导室一应俱全;持证心理健康教师……近年来,我市累计改建、扩建心理辅导等功能室700余间,投入近800万元配备专业设备,实现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设备器材“两个全覆盖”,全面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支持保障系统。

连续三年每年培训持证上岗专职心理教师400名,实现“一校一名专职教师”。组织开展覆盖校长、班主任、思政课及心理健康教师的全员培训5000余人次,让每一位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护心人”。

“家长课堂”成为各学校标配,实现家长学校建设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全覆盖。针对各学段亲子沟通难题及自伤、抑郁等突出问题,举办“魅力妈妈、力量爸爸”专题论坛,引导家长重视“心理哺育”,携手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阴霾。一位参加过多期“家长课堂”的父亲表示,“学会了情感引导后,我和儿子的关系从对立变成了合作。”

教育、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携手开展“万师访万家”活动,为3000余名家庭贫困、留守、学困、残疾、孤儿及单亲学生制定并落实“一生一案”包保帮扶措施,累计发放资助金2600万元,关心关爱达1.5万人次,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沐浴阳光。

从硬件改善到软件升级,从教师专业发展到家长能力提升,为“四心融合”体系提供了持续发展的保障根基。

心理健康课上,一群孩子正在创作名为“我的情绪色彩”的画作,暖色调的主色块、和谐的构图,映照着他们此刻的内心——安全被守护,情感被理解,生命被赋能。

“四心融合”体系为全市青少年撑起了一片健康成长的心灵晴空。在这里,预防走在干预前,发展走在问题前,守护每个生命的绽放,正从理念愿景变为生动现实。(全媒体记者 郭爱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