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葛店经开区新华中学,有这样一个“特殊阵地”——它不仅是每日为千余名学子提供能量的“营养补给站”,更是学校践行“食品安全无小事”理念的重要窗口。


2025年暑期,根据葛店经开区工委管委会和城乡融合发展局相关文件精神,新华中学食堂在2025年秋季学期提供师生就餐,食堂采取学校自营模式,食材供应和劳务均由区统一对外招标。食材全区统一由中标公司集采集配集送,学校两委人员共同参与食堂管理和运行监督。
按照湖北省学校数字食堂建设要求,目前我校数字食堂处于建设完善中。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食材溯源系统、消费系统、财务系统等平台系统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数字赋能,让每一步都“看得见、可追溯”
待数字食堂系统完善后,食堂智慧监管大屏、屏幕上会实时切换着后厨洗菜区、切配间、烹饪区、消毒间的画面,厨师们规范佩戴口罩、手套,按流程操作的场景也清晰可见。这便是学校“明厨亮灶”数字化系统的日常呈现,通过24小时不间断监控与智能识别技术,系统能自动监测厨师着装规范、操作合规性,一旦发现异常便实时预警,实现“非接触式”精准监管,让后厨操作从“幕后”走向“台前”。
除了实时监控,食堂的“食材溯源”功能更让家长安心。家长只需通过校园智慧食堂APP或食堂公示屏,输入食材名称,就能一键调取米、面、油、肉、菜等食材的“全生命周期档案”——从供应商的资质证书、食材产地证明,到第三方机构出具的农残、兽药残留检测报告,再到物流配送的实时轨迹,每一项信息都清晰可查,真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追溯,让学子吃的每一口食物都“来源透明、安全可靠”。
严选食材,从源头把好“安全第一关”
“食材是餐饮安全的基础,我们宁愿多花精力,也要把好源头这道关。”新华中学总务处严校长介绍,食堂的大宗食材采购始终坚持“政府招标、统一采购”原则,米、面、油、肉、蛋等核心食材采购占比达92%,均来自通过政府审核的优质供应商,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食材流入校园。


在食堂的食材仓库,规范管理的细节随处可见:大米、面粉等干货食材严格按照“离墙10厘米、离地15厘米”标准存放,避免受潮变质;蔬菜、肉类、海鲜分区冷藏,温度精准控制在0-4℃,确保新鲜度;每一批食材都贴有专属“身份标签”,标注采购日期、保质期、检验合格编号;温湿度监测仪24小时运行,数据实时记录存档,为食材存储安全再加一道“保险”。



而在食材验收环节,“双人验收、三重把关”制度更是毫不松懈:验收人员先核对配送单与实物是否一致,再用快速检测设备筛查农残、兽药残留等指标,最后对食材重量复称确认,每一步都严格记录,确保“不合格食材绝不入库”。


营养匠心,让每一餐都“有温度、够健康”
“不仅要安全,更要营养美味,让孩子们吃得开心、长得健康。”这是新华中学食堂团队的共识。为满足学生生长发育需求,食堂组建了专业的膳食研发小组,每周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制定营养均衡的菜谱,确保每餐都有主食、荤菜、素菜、水果的合理搭配,兼顾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元素的摄入。



家校协同,让每一份信任都“有支撑、能长久”
“食堂好不好,家长说了算。”为搭建家校信任桥梁,新华中学食堂建立了多元化的家校协同监督机制:每学期组织2次食堂开放日,邀请家长代表走进食堂,实地参观后厨操作、食材存储、菜品制作全过程;成立家长膳食监督委员会,定期参与食材验收、菜谱审核、食堂卫生检查等工作,让家长成为食堂管理的“监督员”。



现在,新华中学食堂已成为学校“安全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载体。未来,食堂将继续深化“数字阳光化”建设,以更严格的标准、更精细的服务、更开放的态度,守护每一位学子的舌尖安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餐饮保障,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通讯员:胡红霞 严继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