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随着新一轮油菜的播撒,鄂州市华容区庙岭镇300余亩闲置地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季节性轮作,历时一整年的“闲置地微改造”实践,不仅让荒废的土地焕发生机,更探索出一条“低投入、高效益、可持续”的闲置土地资源盘活新路子。

春末夏初,油菜归仓;秋去冬来,高粱丰收。在庙岭镇吴力街旁,曾经杂树横生、荆棘遍布的荒地,在经过一整年的“油菜+高粱”的轮作,从春日的金黄到秋日的火红,实现了“四季有景”的生态蜕变。无独有偶,位于红莲大道与高新七路东延线南侧的区域,曾经堆满垃圾、土堆的闲置地,也通过“黄豆+油菜”轮作,让土地重新披上“绿装”,实现“春华秋实”的无缝衔接。
2024年下半年,庙岭镇启动“闲置地微改造”计划,对于已经征收未利用而长期闲置的土地,镇政府摒弃大拆大建的传统思维,选择了一条低投入、高效益的精细化路径。

“我们算的是综合账,不只是经济账。”庙岭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春日里,油菜花海迅速成为附近居民春游打卡地,秋日里,火红的高粱穗与金黄的油菜花形成鲜明季节对比,也延续了土地的话题性与吸引力。一块地,一年内,既产出了农产品,又改善了生态环境,土地的利用大大提高!”

从荒芜到繁盛,庙岭镇用一片片土地的蜕变证明,只要思路一转,空间资源就能变发展资本。目前,庙岭镇在持续梳理全域已征未用闲置地资源,通过务实的实践,将闲置地盘活这篇文章越写越厚实,实现从轮种这一单一模式成功到多元盘活矩阵的建立,在曾经荒芜的土地上,绘就了一幅“四季不闲、生生不息”的乡村振兴新图景。(通讯员 潘同飞 廖剑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