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点亮希望之光——市残联以暖心服务为特殊群体铺就幸福路

08-01 12:13  

7月28日,清晨的阳光洒进涂家垴镇天山村张晨湾,二级重度肢体残疾人张金勇摇着轮椅,平稳地从新修的坡道滑进庭院。曾经让他犯难的三级台阶,如今变成了带扶手的缓坡,这处不起眼的改造,让他的生活翻开了新篇。在鄂州,像这样温暖的小故事,正通过市残联的各项帮扶举措不断上演。

无障碍改造,让家成为安心港湾

“以前出门得靠人抬轮椅,现在自己摇着就能出门。”张金勇摸着坡道旁的防滑扶手,脸上满是笑意。先天性双下肢残疾的他,与轮椅为伴多年,家门口的台阶曾是他与外界之间的一道坎。

今年,市残联把重度困难残疾人无障碍家庭改造作为重点工作,不仅完成省残联下达的100户任务,还积极筹措配套资金25.625万元,将受益面扩至125户。为了让改造真正贴合需求,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与残疾人及家属一对一沟通。针对张金勇的情况,设计团队专门制定“一户一案”,不仅改造了台阶、修建了坡道,还在关键位置增加了扶手,让他的日常行动更稳定、便利、安全。

改造过程中,市残联全程监督,严把质量关;完工后进行抽样调查和电话回访,把残疾人的满意度作为重要检验标准。“现在家里处处都方便,住得踏实又舒心。”张金勇的话,道出了许多受益残疾人的心声。

阳光家园托养,点亮就业希望

“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葛店镇岳陂社区的秦朗坐在电脑前,熟练地接听着客服电话。谁能想到,这位日均处理60至80人次咨询的唯品会售后岗位业务骨干,曾因双腿萎缩长期居家,家庭经济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母亲则全职照料他。

转机来自市残联的阳光家园居家托养项目。工作人员在提供托养服务、缓解秦朗母亲照护压力的同时,发现秦朗具有突出的沟通能力和就业潜力。市残联迅速对接数字新业态岗位资源,推荐他参加唯品会居家客服培训。仅5天,秦朗就熟练掌握了工作技能,成功入职唯品会。

如今的秦朗,不仅实现经济自立,减轻了家庭负担,更在工作中重拾了生活信心。“每天和同事们在线上协作,得到客户的认可,让我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秦朗的变化,是市残联“托养服务+就业赋能”一体化支持体系的生动写照。越来越多有就业意愿和潜力的残疾人,通过这个平台实现稳定就业,绽放人生价值。

苏柳英工作站,凝聚志愿助残合力

“苏姐又来看我们啦!”5月18日,在凤凰街道吴都社区举办的全国助残日义诊活动上,大家热情地和苏柳英打招呼。作为鄂州残联系统的助残先进典型,苏柳英40年如一日投身助残事业,用满腔热情温暖着困难残疾群众,先后获评“湖北省劳动模范”“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以苏柳英命名的工作站,如今已成为凝聚志愿助残力量的重要平台。今年5月16日,“苏柳英工作站”作为全省7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之一,在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接受表彰。

工作站以“党建带残建”,成立了党支部,派驻党建指导员,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形成“一站统筹、多组融合”的服务模式。志愿者不仅提供物质帮扶,更将服务拓展到康复就业、文化体育、心理关爱、法律援助等方方面面。成立以来,工作站开展志愿助残活动20多场,帮扶困难残疾群众600余人。

全媒体记者宋治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