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嫩芽遇见指尖,春天就有了形状。3月22日,华容镇社工站以“编织春风的耳朵”为主题,带领社区儿童开启了一场特别的春日劳动课——用柳条、野花与童心,制作会唱歌的风铃。没有复杂工具,只有指尖的温度与自然的馈赠,孩子们在劳动中触摸春天,用创造赋予平凡材料新的生命。
孩子们化身“小探险家”,在社工引导下观察柳条的柔韧、叶脉的纹理,学习轻柔采摘的技巧。“原来柳枝也有小肚子!”一个孩子举着沾着泥土的枝条惊喜道。他们用放大镜寻找藏在叶片背面的秘密,收集飘落的花瓣,懂得“废弃物也能重生”的道理。
剪刀咔嚓剪下整齐的柳环,麻绳绕出螺旋纹路,野花与叶片成为风铃的装饰。从打结生疏到作品成形,孩子们专注的眼神里藏着成就感。一位内向的女孩悄悄分享:“我的风铃要用蒲公英绒球当小铃铛,这样风吹起来会沙沙响。”这是专属春天的乐器,柳条是弦,春风是谱,清脆的叮咚声成了春天最美的注脚。
这场劳动教育留下的不仅是风铃:有孩子学会了合作分配任务,有孩子主动清理场地碎屑,还有人蹲下来对小树苗说“再见”。正如社工记录的:“劳动教会孩子们用双手创造美,更学会用心灵感受自然。”(通讯员杨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