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上午,鄂城区古楼街道举行2025年第二批“信托制”小区治理模式集中签约仪式,所辖24个小区正式导入这一以“透明、信任、共治”为核心的新型治理模式。这标志着该街道在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上迈入全面提质扩面的新阶段。

活动现场,没有传统的剪彩与庆典,取而代之的是郑重的签约、铿锵的宣誓和象征信任的金钥匙交接。这一创新模式,正深刻改变着老旧小区的治理生态。
“我们以透明化重建信任,以制度化规范权责,以数字化赋能参与,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科技支撑、服务升级的治理新路。”古楼街道党工委书记孟俊青在致辞中开宗明义,点明了“信托制”的核心。她表示,从去年21个小区签约到今年29个小区实施导入,目标正是实现小区“从矛盾聚集地到和谐幸福园的转型”。
与传统“包干制”不同,“信托制”下,物业费、停车费等所有公共收入均属于全体业主的共有基金,物业公司按预算和约定提取酬金,所有收支完全公开。对此,南浦家园小区业委会主任朱细东感触颇深:“这次不是光换物业公司,而是换机制;不是谁说了算,而是钱怎么花、事怎么干,全体业主一起说了算。”他直言,传统包干制“长此以往,小区的管理也会存在很大的争议和担忧,转型迫在眉睫”。
签约仪式上,三家物业服务企业代表集体宣誓,他们庄严承诺:“向全体业主公开小区管理的任何文件和财务信息”“不进行任何获取基本工资、奖金、酬金以外的任何利益的行为”。这铿锵的誓言,是物业企业主动适应新角色、回归“忠诚管家”定位的郑重宣告。
信任不仅源于承诺,更依托于科技赋能的透明机制。来自官柳小区的居民代表李菲现场演示了“e透明”微信小程序,生动展示了如何实现“让每一份共有基金在阳光下经得起检验”。他介绍:“通过小程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笔收入和支出……这样就可以做到我们业主之间的相互督促,相互帮助,来提升我们物业的缴费率。缴费率高了,也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好的服务。”
据悉,古楼街道作为我市先行试点区域,已将“信托制”本地化为物业就地转型、连片治理和“信任+自管”三种形式。本次24个小区的集中签约,正是这一实践成果的集中展现。从单一试点到连片推广,“信托制”以其透明的机制,正在逐步化解老旧小区积弊已久的信任危机,激发居民参与治理的活力。
正如孟俊青所展望:“服务是初心之本,以居民急难愁盼为靶心,让民生诉求转化为幸福清单。”随着又一批小区接过“信任之钥”,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家园图景正在古楼街道加速成为现实。
全媒体记者 李文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