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的突破——看鄂州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如何相融相生

03-24 17:20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团组审议讨论时,多次提到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命题,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我们要走科技创新的道路”。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肩负的重大使命。在全省“新春第一会”上,省委书记王忠林强调“大力实施科创引领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创新策源力”。

鄂州市委书记孙兵在接受《湖北日报》专访中明确指出,鄂州将着力推动创新一体化,加快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鄂州功能区,打造创新策源和成果转化承载区。

“新”潮澎湃、乘势而上。近年来,鄂州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蓄势赋能,激发发展潜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相融相生,吴都大地科技浪潮风生水起。2024年,鄂州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5.65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8.3%,位居全省第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3个百分点。

究竟是有哪些“功能因子”,让鄂州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只有落地转化的创业创新,才能变成生产力。

作为承接武汉科创资源外溢的重要地区之一,鄂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已运营近两年,成为鄂州本地企业走向全国的“桥头堡”和科创资源流入鄂州的“蓄水池”。

去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教授王红玲、刘静在鄂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应用超声与共聚焦复合内镜,在线演示“共聚焦可视化活检手术”的临床应用,让现场嘉宾见识了中国智造的硬实力。

在线演示的医学项目,是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专项,而该中心入驻企业精微视达是全国首个、世界第二个实现共聚焦显微内镜产品规模化生产制造的企业,实现“从0到1”的突破。

作为在我市孵化出的明星企业,精微视达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成功跨越,是我市做强科创平台,让“创新种子”萌发的缩影。

据统计全市与多个武汉重点高校院所联合实施科研项目超过100个研发总投入超4亿元聚焦“光电+医疗健康”累计引进孵化生命健康光电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科创项目80个

当“研发在武汉、转化在鄂州”已成常态,“研发在京、转化在鄂”却正当其时!

2月28日,鄂州(北京)离岸科创中心正式启动运营,这是全省首家在北京设立的离岸科创中心,也是我市在外设立的第二个科创“飞地”。

鄂州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构建“科创+招商+人才+文化”四位一体的联动发展模式,打造集企业孵化、技术研发、人才引进、产业培育、资源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离岸科创和综合服务平台,描绘京鄂两地协同发展的美好愿景。

与离岸科创中心相呼应的还有全市已建成的151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塑造着鄂州科技创新“硬核力”

激光被称为“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而华工激光是中国第一家、全球第二家以高功率激光智能装备为核心、全产业链布局的智能制造系统方案提供商。

华工法利莱是华工激光在葛店经开区投资的子公司。10年来,围绕华工法利莱激光设备生产,20多家核心供应商布局葛店。这些企业在机械加工、钣金加工、大件焊接、龙门加工等环节就近配套,形成一个完整的外协供应链体系,产生数亿元经济效益。

一束激光的能量不断迸发。以华工法利莱为代表的160多家企业也助力葛店经开区,打造了一个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也是“一束光”激发出的能量,成为我市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打造领军企业,让“产业大树”枝繁叶茂的生动写照。

如何激发更多的“光”?为此,我市制定出台《鄂州市加快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打造“6+X”未来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以容百锂电、南都新能源、虹润高科等为代表的50多家企业形成了新材料产业集群;以人福药业、康源药业、唯森制药等为代表的60多家企业形成大健康产业集群;以花湖国际机场为核心布局临空产业集群,推动了BIM、5G、物联网、北斗导航等信息技术转化运用……

葛店人福药用辅料有限责任公司车间

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新物种’企业”梯次链条培育,不断催生着企业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

2024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注册193家申报备案162家“新物种”企业新增16家总数达到53家

近日,走进彤诺电子鄂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彤诺电子),3条生产线马力全开,工人们铆足干劲赶订单、保生产,奋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彤诺电子鄂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今年全市“新春第一会”,由彤诺电子牵头开展的“移动智慧电竞显示器研发与生产”项目入围2024年鄂州市“赛马制”重点科技项目,并获得50万元资金支持。

这不是政府第一次拿出“真金白银”激励企业科技创新。在鄂州,凡立项的“赛马制”科技项目,牵头企业前期均可获得5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待中期评价后,绩效评价排名靠前的企业还能再享受50万元资金支持。

几年来,我市2次在科技项目中启用 “赛马制”,让科研疆场的“千里马”脱颖而出。4次发布“揭榜挂帅”榜单,推动了一批科研成果在生产一线落地转化。

去年,逸飞激光子公司逸飞智能发布科技需求——“锂离子电池密封钉多工位智能焊接装备研究”,被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王海林副教授团队“揭榜”。目前,项目研发出的智能焊接装备样机正在调试,即将在产线上进行小批量试运行生产。

“通过‘揭榜挂帅’,我们只需要发布技术需求,就能把专家引来。”逸飞激光相关负责人姚华玲说,企业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大量优秀的科研人才,而政府“揭榜挂帅”发布榜单,衔接了技术供需双方,打开了企业借智用才的新渠道,破解了“卡脖子”难题。

“赛马制”“揭榜挂帅”探索了一条重点技术攻关新路径,也形象演绎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亮点所在。

那么,如何让这戏唱得好、唱得久?

留住人才——常态化举办“人才周”活动,实施“333高层次人才计划”“梧桐计划”,先后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60个。

协调资金——强化科创供应链体系建设,协调资金总规模达90亿元的基金入驻。协调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入驻17支金融产品,支持企业承接科技成果产业化。

抢抓商机——承办“湖北省百强高企市州行”鄂州首发活动,20余家湖北省百强高企走进鄂州,与我市相关联的高新技术企业面对面交流。

……

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政府举办的“花样”活动,为企业搭建了更大更广的舞台,也让生机勃勃的科创城市活力无限。

“牢固树立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理念,坚持‘在库企业抓增长、达标企业抓入库、规下企业抓培育、新建企业抓跟踪’,帮助企业做优做强。”鄂州市委书记孙兵在“新春第一会”上的部署铿锵有力。

响应未来科技发展大势鄂州正以完备的优质创新生态吸引头部人才孕育前沿成果、催生未来产业为科创企业的壮大蓄势赋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