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轻柔的春风悄然拂过鄂州大地
洋澜湖省级湿地公园宛如被唤醒的梦境
展现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绝美景致
湖水悠悠,似是被大自然轻洒了一层细碎的银辉,烟波浩渺间透着朦胧的诗意。
岸边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在风中摇曳生姿,宛如灵动的绿色丝带,与湖水相映成趣。
湖面上,小䴙䴘欢快地嬉戏着,它们小巧的身影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穿梭,溅起串串晶莹的水花,为这静谧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
洋澜湖,这座镶嵌在鄂州市城区东南部的城中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作为长江中游堰塞洼地型湖泊,它不仅是城市的天然宝藏,更是生态的重要屏障。以洋澜湖为主体的省级湿地公园,总面积达448.62公顷,周边城市公园绿地环绕,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这里划分了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和合理利用区四个功能区,宛如中心城区的“城市客厅”和“生态绿肺”,滋养着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
近年来,鄂州市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用心呵护着洋澜湖的每一寸生态。一系列有力的保护措施,让洋澜湖的生态颜值不断提升,成为了生物们的温馨家园。根据市湿地自然保护中心2024年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结果,这里的维管束植物种类丰富,多达123科334属,其中野莲、细果野菱、野大豆、金荞麦等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更是为这片湿地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而野生动物们也在这里繁衍生息,201种野生动物的身影,点缀着这片生机勃勃的天地。虎纹蛙、普通鵟、黑鸢、黑翅鸢、白胸翡翠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及23种省级保护鸟类、1种省级保护兽类、1种省级保护两栖类和4种省级保护爬行类动物,它们的存在,见证了洋澜湖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与2007年湿地公园成立之初相比,如今的生物多样性已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仿佛一曲悠扬的生态赞歌,在这片土地上悄然奏响。
小䴙䴘,作为洋澜湖常见的精灵,它们的身影总是充满了趣味。小巧玲珑的身体,翅长不过100毫米,前趾的瓣蹼是它们畅游水中的秘密武器。上体黑褐发亮,眼先、颊、颏和上喉一片乌黑,下喉、耳区和颈间则是温暖的棕栗色,上胸黑褐,羽端泛白,下胸和腹部银白如雪,那短而别致的尾巴,棕、褐、白三色相间,宛如精心绘制的图案。因为它们体形短圆,在水面上时而浮沉,恰似一个个灵动的小葫芦,故而又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水葫芦”。它们生性怯懦,常常隐匿在草丛之间,或是成群结队地在水上游荡,悠然自得。一旦受到惊扰,便会迅速潜入水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圈圈荡漾的涟漪,诉说着它们的神秘与灵动。
如今的洋澜湖省级湿地公园,不仅是生物们的天堂,更是摄影爱好者和自然观察者的乐园。每当阳光明媚的日子,他们便会带着相机和望远镜,满怀期待地走进这片美丽的湿地。他们用镜头捕捉鸟儿们的灵动瞬间,用眼睛记录下每一朵花开、每一片叶动的美好。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让我们一同走进洋澜湖省级湿地公园,倾听鸟儿的欢鸣,感受微风的轻抚,共同守护这片宁静而和谐的自然天地,让这份美好永远延续下去。
全媒体记者 金绍成 通讯员 余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