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绿电先行 ——谢埠110千伏输变电工程谱写新时代电网“双碳”答卷

02-25 18:18  

春潮涌动处,铁塔立云端。在万物复苏的时节,作为市重点民生工程的鄂州梁子湖谢埠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以“绿色施工+智慧赋能”的创新组合拳,在春光里谱写新时代电网建设“双碳”答卷。

谢埠110千伏线路工程立塔现场

由国网鄂州供电公司承建的谢埠110千伏输变电工程计划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线路35.68公里,工程总投资8389.81万元,其中谢埠11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新型数字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以“六精四化”为蓝本、嵌入智能感知监控技术、绿色建设技术、环境保护技术、节能降耗技术4个方面的新技术,推广14项应用类技术、8项试点示范类技术,打造更加数字智能、绿色低碳、安全可靠的变电站,为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谢埠11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鸟瞰图

数字哨兵构筑“智慧电网”

“22项创新技术应用覆盖设计、施工、运维全链条,传统电网依赖人力和经验,但我们用科技重新定义流程。”国网鄂州供电公司主任工程师夏彪介绍。

谢埠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中应用主变油温油位、开关绝缘气体密度、避雷器泄漏电流数字化远传等智能感知与监控技术组成“数字哨兵”,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利用网络传输至监控系统,运维人员可以实时监测设备情况,及时发现缺陷以及异常,判断故障原因,提高处缺效率,最大限度防范和降低灾害风险,让变电站运维变“被动”为“主动”,进一步提升变电站智能化运维水平。

数字化远传控制系统在变压器上加装各类传感器

绿色施工打造“三型”样板

全省首座正交斜放装配式格栅筏板主变基础在谢埠110千伏变电站应用,装配式、预制舱式、钢结构全栓接等模块化、工厂化、成品化、机械化施工工艺,形成高度集成化建筑成品,实现现场“零焊、零涂刷、少湿作业”,不仅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造价成本,也减少了环节污染、提高了工程建设安全水平。同时,主变压器创新采用了植物油绝缘的二级能效节能变压器,SF6/N2混合气体代替了六氟化硫气体,在不影响绝缘强度的情况下,降低了有害气体的排放,环保性能和综合性能更佳,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制造工业性“三型”变电站绿色施工标准。

正交斜放装配式格栅筏板主变基础

钢结构全栓接厂房

电网优化助力产业升级

“这不仅是电网优化,更是产业升级。”梁子湖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武鄂同城化的推进,梁子湖区绿色生态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入驻梁子湖区的企业及报装容量迅猛增长。谢埠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将形成区域双电源供电格局,将进一步优化电网结构,有效缓解太和变电站供电压力,满足供区52家重点企业、12万居民的供电需求,为新能源接入预留了30%扩容空间,成为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在春日的阳光下,线路铁塔攀爬的背影与智能设备安装的身姿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相映成画。这座“会呼吸”的输变电工程,正以科技与生态的双重基因,重新定义现代化电网的使命——它不仅是电流的载体,更是区域产业升级的引擎、城市集群的绿色纽带,以及“双碳”战略的微观答卷。

通讯员:陈 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