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天朗气清。漫步在梁子湖区东沟镇大桥村村道,整治后的当家塘红檐映碧水,锦鲤、金鱼在水草间嬉戏。岸边,有村人在洗衣。
“这里原是烂泥塘,生活污水排到塘里,淤塞严重,塘水长年发臭,到了夏天,蚊子苍蝇到处飞。”今年78岁的余经莲回忆起当年的情形直摇头。
近年来,东沟镇陆续启动全镇当家塘整治工程,大桥村王国佐湾被列入第一批整治名单。去年以来,该村的当家塘面貌焕然一新,水底种植了净化水体的水草,水面清澈明净。同时在塘边装上漂亮、坚固的护栏,修建的休闲亭里,石凳、石桌可供村民下棋休闲,“烂泥塘”变成了“景观塘”。
跟大桥村类似,徐山村4口淤塞的当家塘,经清理后再次“当家”。“你看,我们的当家塘现在漂亮得很。”村民张女士笑着说。
过去,徐山村4口当家塘主要用于浇田灌溉、调蓄雨水等。近年来,随着自来水入户,当家塘的作用日渐式微,仅剩下雨季来临时调蓄雨水的用途。由于缺少水循环,当家塘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这几年,区、镇、村大力整治小微水体,除了对水塘的护栏和墙体进行维修加固外,还在池塘底部培植土壤,种上水草、睡莲等水生植物,为水中生物“再造”一个新的生长环境。利用水生物生长,减少水中的氮、磷含量,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运用“鱼草养水”技术,建立水、草、鱼动态平衡。综合治理下,4口当家塘的水生态系统逐步得到恢复,呈现出“水清、岸绿、景美”的新风貌。
管好、用好、维护好,才能让整治好的当家塘发挥最大效益。东沟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张建军说,该镇建立了当家塘管护机制,明确了各村“自建、自用、自管”台账和管护责任人清单,确保管护常态长效,让当家塘成为名副其实的“风景塘”和“丰收塘”。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一口口当家塘不仅增添了乡村的灵气,更凸显出绿水绕村、山水辉映的魅力。”东沟镇党委书记刘志刚说。
全媒体记者 胡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