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廖靖飞
为了学习拍摄制作小视频去“偷”师,年纪大学得慢但毫不气馁,上完短视频课交作业毫不含糊——他就是夏洪。今年70岁的夏爹爹是凤凰街道东塔社区五老志愿服务队的一名队员。
“学做小视频,我才刚起步,作品也少,微不足道。”说起学做小视频,夏爹爹觉得很不好意思,自己一点基础都没有,没什么优势可谈,“社区志愿者队伍缺一个拍小视频的,我就去学了。”
于是,夏爹爹开启沉浸式学习模式:在家里用静物练手,看光线和构图、配音乐、打字幕、调景深,出门做志愿者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时拍个小片段,回家看画面,边剪辑边琢磨,时不时拿出课堂笔记翻看对照。
气温骤降时,送孙子上学,看到护学岗的老年志愿者早早站在校门口维护交通秩序,夏洪挺心疼老伙计的不易,决定拍一拍他们的故事。
在大家的印象中,五老志愿服务队没有照相、摄像的爱好者,大家也没有被拍的习惯。当夏洪拿起手机在眼前晃,被拍的感觉有些碍事,转个身,不乐意配合。
“算了吧,何必赶时髦拍着玩。”“一把年纪,搞什么搞?”因为不信任,旁边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声音,甚至冷言冷语,尽管有些尴尬,但夏洪还是很耐心说明情况。
连续几天努力,终于将一个护学岗志愿者的小视频制作完成,处理技巧虽不那么理想,但在社区群里还是获得了好评。
抱着“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想法的夏洪,心里的“砖头”落地了。“虽然比会做的人差得远,但我把社区的正能量传递出去了,我觉得开心。”夏洪说,护学岗小视频获得社区肯定后,到学校快放寒假时,夏洪再去给护学岗的志愿者拍照,大家都主动请他帮忙,并请他直接将拍的内容发到群里,各自取用收藏。
拍小视频用横拍还是竖拍、用1∶1还是16∶9,旋转的字幕在哪个路径、素材剪切留原声还是配乐、手抖了画面晃了怎么办……拍摄制作中,各种没想过的问题都出现了,辛辛苦苦做了几个小时,一不留神就回到开始。说起小视频采集制作过程,夏洪忍不住感叹,看着容易,做着难。
其实困难有很多,收获也不少。护学岗的小视频获得社区点赞,也得到护学岗志愿者的喜欢,更增进了周围人对护学志愿队的理解和支持,夏爹爹的拍摄制作能力得到大家信任。除了向抖音小视频老师交作品外,一个多月的时间,夏洪还制作分享了社区党史会、社区主题党日、防疫巡逻等多个小视频。
“年纪大了,学得慢一些没关系,趁身体还行,在社区平台发点微光。”眼下,夏洪乐在志愿服务队里为大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