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四月份健康风险提示!

04-07 13:17  

人间四月芳菲尽终于,我们迎来了草长莺飞的四月。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近期云南省再次发生疫情,如无必须,不要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截至2021年4月5日19时,云南省瑞丽市3地为高风险地区,6地为中风险地区) 如确需前往,请提前了解当地防控要求并做好个人防护。


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坚持做好个人防护,预防新冠肺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注意勿食用野生动植物。    


图片


特别关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图片

关注程度:

图片

关注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乙类传染病,但实行甲类管理措施。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接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截至3月31日24时,全球已有221个国家和地区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累计确诊新冠肺炎超过2.23亿例,死亡超过280万例,累计报告病例数居前五位国家的是美国、巴西、印度、法国、俄罗斯。

重点场所:

家庭;农贸市场、商场、客运站等人群密集场所;工厂、学校、托幼机构和其他集体单位。

重点人群:

全人群,尤其是年长、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

预防措施:

 主动接种疫苗: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都有患病的可能,部分人群患病后可能比较严重,甚至死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好处:

 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发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通过有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尽快恢复我国社会经济、居民生活正常运转。

目前,我市已公布48个接种点信息及相关预约方式,市民可按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或疾控部门等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进行预约。

图片

 做好个人防护: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无论是否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都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保清洁、打喷嚏捂住嘴、保证社交距离、有症状早就医等

重点关注

手足口病

图片

关注程度:

图片

关注原因:

4—7月高发,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极少数重症病例可导致死亡。

重点场所:

托幼机构。

重点人群:

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

预防措施:

 勤洗手、勤晒衣被。

 喝开水、吃熟食。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家长可本着“知情、自费、自愿”的原则为6月龄~5岁的婴幼儿接种EV71疫苗(俗称“手足口病疫苗”)。

 如果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需要隔离治疗到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才能回学校上课,防止传染给其他同学。

需要关注

流行性腮腺炎

图片

关注程度:

图片

关注原因: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可引起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生痄腮”),病毒通过空气、飞沫、唾液传播。被感染后会出现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流行性腮腺炎最大的危害在于可引发睾丸炎、乳腺炎、卵巢炎等并发症。我市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超过85%为15岁以下年龄段儿童,该年龄段儿童多为学生,免疫空白的学龄儿童的人群聚集有可能引起流行性腮腺炎聚集性疫情。

重点场所:

家庭、学校、社区等人群密集场所。

重点人群:

既往未患该病或未接种相应疫苗的儿童,尤其是学龄儿童。

预防措施:

☑ 目前以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腮腺炎疫苗等方式为主要的预防措施。2020年6月1日起,国家实施2剂次麻腮风疫苗免疫策略,即8月龄和18月龄分别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

既往只接种1剂含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者,建议在4岁以后再接种1剂含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

☑ 出现腮腺肿大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诊、隔离。确诊为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例应隔离至症状完全消退或发病后14天。对于接触过传染期流腮病人的易感者,应从最后接触之日起观察25天。

食用有毒动植物中毒

图片

关注程度:

图片

关注原因:

近期,我国个别地区发生因家庭自行加工食用河豚鱼、野生菌类引发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当前是发生食用野生毒蘑菇、河豚鱼等中毒事件的高发季节,一旦误采误食,发病急,大多无特效解毒药,死亡率极高。

重点场所:郊外、公园、山林、草丛。

预防措施:

☑ 毒蘑菇种类繁多,鉴别时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专业设备,普通人难以准确鉴别蘑菇种类、难以区分有毒蘑菇和无毒蘑菇。预防毒蘑菇中毒最佳方法是:不采不吃野生蘑菇。

☑ 不食用任何品种的河豚鱼(巴鱼)或河豚鱼干制品。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图片

关注程度:

图片

关注原因:

每年换季时期是哮喘、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

重点人群:

有哮喘、慢阻肺等基础疾病的病人。

预防措施:

☑ 避免诱发因素: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寒冷刺激,防止伤风感冒;避免烟尘刺激。

☑ 坚持适量体育锻炼:气温寒冷时应避免室外活动,可在室内锻炼。

 心态平和,适当练习腹式呼吸。

 合理饮食,饮食调养。

 避免过度疲劳。

来源:鄂州疾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