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蒲团乡横山村,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农家小屋,墙上手绘的精神文明宣传画,为村庄增添了一份文化风韵;
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门楼两旁,悬挂着的朱红色木质楹联,遒劲有力的书法彰显着村庄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横山村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上下功夫,着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文明渐渐融入村民的生活。
文化中心“活”起来
吃过午饭稍事休息,横山村村民付国富便往村文化活动中心去了。
自从村里修建了文化活动中心,60多岁的付国富成了这里的常客。只要有空,他就“泡”在图书阅览室里。
历史传记、科技信息、法律法规等,都是他爱看的门类,有时还会带着小孙子一起去。在横山村文化活动中心,大人孩子聚在一起,有的看书,有的下棋,有的玩玩具,这样的场景经常上演。
“日子一天天富裕了,村民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几乎每天下午都有村民到活动中心来。”横山村党支部书记万精华说。
除了在农家书屋看书,付国富最喜欢的就是下象棋,不时会约上三五位棋友,在中心活动室里一较高下。
“他现在是村里的象棋‘大师’呢。”万精华笑着说。村里经常组织开展书法、象棋、广场舞等各种比赛,其中象棋最受欢迎,在今年中旬开展的比赛中,参赛人数达几十人,付国富成绩名列前茅。
“以前就喜欢下象棋,不过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付国富笑着说,“现在环境好、条件好,我们也算享受了一把快乐的老年生活。”
村民在图书阅览室看书
除了图书阅览室、书画室外,村文化活动中心还建有舞蹈室、健身室等,能够满足村民的不同精神文化需求,成为备受欢迎的“村民之家”。
村民乐当志愿者
受疫情影响,今年村里的孩子们都放了一个“超长”假期,这急坏了家长们。
“孩子长期待在家,不仅无聊,还长胖不少。”村民余三中说,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后,8月初,他便向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议,希望能够组织孩子们参加文体活动。
村里牵头征集志愿者。消息一出,迅速得到回应。同样因为疫情放假在家的大学生万睿和熊文,主动申请加入志愿者队伍,自告奋勇报名“接单”。
“平时经常看到村里有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既然有机会也想试试,对于自己也是一种锻炼。”志愿者万睿说。于是,学习体育相关专业的他们,商量着在村里开起了公益篮球培训班。
自费定制运动服装、儿童篮球架,确定场所,培训班正式开课了。他们带着村里的孩子们“玩”起篮球,每天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活动中心,学习过障碍定点投篮、绕球、折返运球、抛接球等篮球基本技巧。班里的氛围轻松愉悦,学员人数也从开始的几人,增加到近20人。
余三中的儿子余航今年8岁,村里开了培训班后,余航每天最积极的就是去学篮球。“几周下来活泼了不少,身体也变结实了。”看到儿子的变化,余三中十分高兴。
公益篮球培训班办得很成功,志愿者万睿坦言自己也收获很大,“成为一名青年志愿者,这个假期过得很有意义。”
文明之风润乡里
音乐响起,数十名女同胞们自然地拉开距离,站成方队。跟随着旋律,扭动身躯,踏出欢快的舞步。
每天傍晚,横山村新时代文明活动广场十分热闹。
领头的是村民吴红霞,也是该村巾帼志愿服务队副队长。因为喜欢跳舞,她经常研究、学习各种舞蹈。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帮扶村里的弱势群体的过程中,了解到留守妇女的诉求,便把大家组织起来成立舞蹈队,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够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村里修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后,这里便成了大家的“活动阵地”。“好多姐妹都说,以前经常有点小病小痛,通过锻炼,身体比以前强多了。”吴红霞笑着说,“村里还经常组织我们参加广场舞比赛,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健康生活理念已深入人心。
如今,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景象:女同胞跟着音乐起舞,孩子们在周边嬉戏,大老爷们儿也都不再去喝酒打牌,有的会跟着音乐跳几步,有的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一片温馨祥和的景象。
“精神文明提高了,打麻将躲清闲的人少了,干事创业奔小康的人也多了。”横山村党支部书记万精华说,除了开展文化活动外,村里还计划请来一些专业人士,在田间地头讲课,讲技术、讲市场,为村的老百姓传经送宝,让大家在文化振奋的同时,也为村里的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记者手记
通过各种平台的宣传助力,蒲团乡的荷花节家喻户晓。
连续四届的荷花节,让主场之一的横山村有了知名度。高峰时段,横山村的游客接待量逾4万人次。
“以荷为媒、和谐共生”的理念,带动了横山村经济的发展。村民们不再为了生计埋头土地,有了更多的发展可能。
物质富裕了,精神更要富有。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横山村组建志愿服务小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村民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横山村党支部书记万精华介绍说,下一步除了发挥荷花的经济价值,更要挖掘“荷”文化的内涵,“富口袋”和“富脑袋”两不误,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把文明乡风“种”进了村民心田。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周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