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城市按下了“暂停键”。
空旷的马路、停业的商店、封闭的小区……疫情之下的城市,不见了往日的喧嚣与繁华,如冬眠般沉寂。
经过2个月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3月25日,迎着和煦的春风,鄂州开始“复苏”。
连日来,记者走街串巷,跟着市民一起感受开始复苏的鄂州。
市民乘坐公交出行
新的一天,从“头”开始
南塔街上的一家理发店,理发师正在给一位先生理发。
店主是一对夫妻,理发店开在小巷里,平时光顾小店的多是左邻右舍。解封后,开始营业到现在,每天顾客都不少。
“在家待了快2个月,头发太长了,真见不得人。”市民黄汉云吐槽道,“我就想着解封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理发。”
黄先生理发期间,店里陆续有客人来。疫情还未结束,大家依然没有放松警惕,除了一名正在等待的客人外,有市民想进店理发,都会站在门口问问情况,人多的话就到附近转转再来。
洗、剪、吹,一套流程下来,黄先生的头发理好了。
“轻松利索了,精神了。”对着镜子照了照刚理完的头发,黄先生露出了开心满意的笑容。
头发2个月没剪,黄先生的车也停了2个月。他看到武汉的网友发了一个视频,说自己的车长期没打理都长草了。黄先生打趣地说:“还好我的车没长草,一会儿把车开去洗洗。”
走出家门,独享春日美景
市民在滨江公园运动
尽管前几天阴雨连绵,温度大幅下降,但仍有不少市民来到公园、广场周边散步。与往日不同的是,市民都在“孤独”享受着春日时光。
市民张建民是一名骑行爱好者。以前,他经常会召集一些骑行爱好者,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骑行,用这样的方式倡导绿色低碳的健身理念,引导市民绿色出行、健康生活。
“以前骑行,参与的人很多,每周一次活动,但现在不一样了,只有6个人。”张建民说,疫情还未结束,他呼吁大家出门一定要戴好口罩,保持一定距离,不聚集、不扎堆。
4月1日一大早,65岁的周克富就来到洋澜湖边散步。
“在家2个月,现在能出来走走,心情舒畅多了,等天晴稳了,就可以打太极拳了。”退休后,周克富热衷打太极拳,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还能愉悦心情。疫情发生后,他一直在家没有外出,心里总惦记着到公园打太极拳。“虽然能外出锻炼,但不能去人多的地方,一定要做好防护。”周克富说。
市场“复活”,来一次久违的“赶集”
市民在农贸市场选购菜品
商超、农贸市场逐渐开放,市民终于可以自己去“赶集”。
“您好,请这边测量一下体温。”在武商量贩武昌大道店门口,工作人员正在为进入超市的市民测温、登记,并提醒大家戴好口罩。
解封后的第二天,住在濠塘社区的周钰雯来到超市。
“2个月没出门,突然来超市感觉有点不适应。”疫情发生后,周女士一直没出门,主城区升级封闭式管理,购物都靠代购来解决,似乎习惯了这一切。“终于解封了,来超市感觉什么都想买,又不知道买什么。”她直言道,“但是能慢慢恢复正常的生活,真好。”
作为我市古老的商圈之一,十字街的门店也慢慢开了。在一家花店里,市民张女士正在精心挑选鲜花。
开张的花店
“老板,麻烦帮我把这几朵花包一下。”选了几支含苞待放的百合花,张女士小心翼翼从水瓶里抽了出来。
“春天温度、阳光适宜,养花要比其他季节容易打理。”张女士对记者说,“疫情过后,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心情。今天过来买一束花送给自己,希望能够把春天带回家,也让自己心里充满阳光。”
快递外卖,网上下单“还是那个味”
“热干面、炸鸡、奶茶……这些东西我真馋了好久,现在终于能吃到了。”解封第一天,周瑶就迫不及待点了3个不同的外卖,“这些天家里的饭菜都吃腻了。”
“现在多好呀!快递和外卖都送货上门了,而且网上可以点外卖的餐饮店也多了,想吃什么点什么。”周瑶说。
记者来到某餐饮店,老板佩戴口罩正在打包外卖。“目前,生意主要来源靠手机客户端下单,以及微信朋友圈点外卖,也有些顾客自己上门提货。”老板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店里的生意较往日清淡,这是情理之中的。但相信会越来越好。
复工复产,有活干心不发慌了
市民搭乘大巴去务工
“现在好了,可以去广东干活了。”坐上大巴车的王军华坦言:在家2个多月,一点收入也没有,心里发慌。
王军华在广东中山市一家塑料五金工厂工作,月薪五六千元,比在家务农收入高。他和妻子已经在广东工作多年,每年过年回家几天就去广东。原本今年也准备年初八回广东,没想到在家一待就是2个多月。
连日来,我市多部门通过专列、包大巴等方式运送外出务工人员,也有不少人选择自驾出行。
小晴在深圳的一家电商企业上班,公司3月初就已复工,解封消息一出,她就开始准备返程。父母担心大巴车上人多不安全,于是找了熟人搭顺风车出行。“高速路口有点堵,但一路还挺顺利的。”她通过微信告诉记者。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周仪 周慧中